兔毛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獭兔主要疾病的浅析与思考

[复制链接]

1820

主题

1821

帖子

5528

积分

版主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金币
5527
注册时间
2011-4-22
最后登录
2017-8-2
在线时间
281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28 22:0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獭兔疾病呈现新特点、主要疾病獭兔的疾病种类有上百种,一年来笔者接触到的疾病也有几十种。但对兔业造成较大威胁。或对一些兔场造成重大损失的疾病有以下几种:兔瘟、球虫病、巴一波氏杆菌病、小孢子皮肤真菌病、霉菌毒素中毒、腹泻和繁殖障碍疾病。
  
  1、疾病发生的主要特点)混合感染复杂化。
  
  年獭兔发生疾病的特点之一是混合感染的较多。笔者诊断的数百起兔病中混合感染的占到以上。比如: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病、大肠杆菌和波氏杆菌、球虫病和魏氏梭菌病、霉菌霉素中毒和魏氏梭菌等。有的甚至四种乃至更多的疾病于一体。因此,给诊断和疾病的控制带来较大的困难。
  
  1)条件致病菌导致的疾病增多。
  
  獭兔的疾病与猪、鸡等其他动物比较,条件性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占据多数。比如;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皮肤真菌病、巴氏杆菌病和波氏杆菌病、球虫病等等。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差、营养水平失调等,均可诱发疾病尤其是湿度大、通风不良是造成獭兔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2)耐药性严重。
  
  大家 可能印象较深的是,过去獭兔拉稀,用点痢特灵或氟哌酸就管事,患球虫病,用敌可株利或氯苯胍就能控制。而现在药物种类越来越多,而灵验的药物越来越少。我们对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表明,耐药性普遍存在,不同地区对不同的药物性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球虫病,今年之所以发病面积如此之大、死亡数量如此之多,原因在于球虫对敌可株利产生较强的耐药性。
  
  3)营养失调性疾病不断。
  
  獭兔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营养。营养成分有数十种,功能各异,缺一不可。但是,营养之间的平衡也是至关重要的。生产中营养失调导致的疾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有的是缺乏,有的是过剩。比如;酮病、肥胖症、维生素缺乏症等。一方面说明养兔者理论基础不扎实,一方面说明饲养管理技术不到位。
  
  4)兔疫失败普遍。
  
  年笔者诊断的疾病,比如说兔瘟、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等,绝大多数兔场均进行了兔疫,但疾病照常发生。兔疫失败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兔瘟更加严重。这里面有的是疫苗质量问题、有的是兔疫剂量和兔疫方法问题,有的是兔疫时间和时机问题,也有的是疫苗保存问题等。
  
  兔瘟和球虫病更严重)兔瘟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性疾病。兔瘟疫苗的研发成功,有效地控制了兔瘟在全国各地的流行。但是,近年兔瘟又有所抬头,在一些曾经免疫的兔场又重新发生兔瘟。仅年,笔者诊断该病余起。有的兔场呈现零星散发,有的兔场呈现群集性爆发。由于每个兔场均注意兔瘟的免疫,发生大批死亡时往往并不怀疑兔瘟,因而使该病未能在短期内有效控制,损失相当严重(有的兔场一次死亡达根据笔者观察,本病新的特点是:
  
  第一,早龄化,很多兔场在日龄左右发生。第二,全年化,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第三,症状的非典型化, 很多症状已经超越了书本上所介绍的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所表现的症状。第四。病理解剖病变的多样性,发生本病的病例,其临床症状和解剖症状并非一致,有的特点明显,有的并不明显;肠套叠是另一新的病变特征(笔者初步统计,肠套叠的约占左右。这种病理变化特点笔者在年就已发现)。第五,混合感染的复杂化,在发生兔瘟的同时也感染了其他疾病,为该病的准确诊断制造了困难。第六,在有效免疫期内发病,有的在免疫后几天,有的在免疫后个月左右。
  
  5)球虫病球虫病是獭兔的最主要体内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全年发病、控制难度大的特点。尽管市面上多种药物均可对球虫病有抑制作用,但本病发生有增无减。尤其是年,仅笔者诊断就有百起以上,其对养兔生产造成的损失排在各疾病之首。
  
  为什么年球虫病如此猖獗?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三:
  
  第一,耐药性严重化。目前我国各地多推崇疗效较好、添加量较少、费用最低的敌克珠利。但笔者调查发现,凡是使用该药物的兔场,在个月内均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如果此时加大用量,甚至增加同类药物,也无济于事。比如,笔者月下旬接到沧州几个养殖户的电话,他们反映那里的幼兔发生大批死亡,其中一个规模较大的兔场每天死亡几十只,用任何药物都无效。笔者对他们个兔场送来的一麻袋死兔剖检和化验,确诊为球虫病,而且肠道内容物中球虫卵囊的数量达到惊人的数字(镜检时每个视野上百个),是笔者从事獭兔研究年来遇到最严重的感染病例。而事实上,这些兔场使用的是某一知名企业的商品饲料,里面添加了抗球虫药物敌克株利,同时他们又在饮水中倍量添加妥曲珠利。因此,当笔者说獭兔患有球虫病时,使用他们大吃一惊从来没有怀疑是球虫病。改用球净后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第二,滥用药物。有些兔场到药店购买药物,不知何种成分,只要说明书上介绍得好听就选用,或只要价格便宜就购买,结果效果不理想。还有个别厂家推荐的抗球虫药物夸大了药物的效能,比如说用药一次可管几天,注射一次终生不在发病等,使很多兔场蒙受重大损失。
  
  第三,麻痹大意。一些人仍然按照以往书本上介绍的球虫病发生规律(即球虫病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防治。夏季一过,马上停药,结果发生了大批病兔死亡。根据笔者研究,獭兔球虫病呈现全年的趋势,任何季节均不可以放松对该病的预防。
  
  三、小孢子皮肤真菌病必须严控目前对我国兔业威胁最大的疾病不是兔瘟、球虫病和巴氏一波氏杆菌病等其他疾病,而是小孢子皮肤真菌病。小孢子皮肤真菌病近年呈现不断上升势头,且危害严重,兔场一旦爆发该病,几乎是灭顶之灾。
  
  年该病分布更差不多遍布全国各地,因此,加强对小孢子皮肤真菌并的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该病的特征是:患兔开始多发生在头部,如口、耳朵、鼻部、眼周、面部、嘴以及颈部等,皮肤出现圆形椭圆突起,继而感染肢端和腹下。患部被毛折断。脱落形成或不规则的脱毛区,表面覆盖灰白色较厚的鳞片,并发生炎性变化,初为红斑、丘疹、水泡,最后形成结痂,结痂脱后呈现小的溃疡。患兔剧痒,骚动不安,食欲降低,逐渐消瘦,最终衰竭而死,或继发感染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使病情更加恶化,最终死亡。泌乳母兔患兔,其仔兔吃奶后感染,在其口、眼睛。鼻子周围形成红褐色结痂,母兔乳头周围有同样结痂,吃奶感染后的仔兔基本不能成活。小孢子真菌病的结痂与疥癣的结痂有相似之处,但刮取病料镜检,前者有分支的菌丝及孢子,后者有活病的措施:
  
  禁止从有疫情的兔场引进一只兔子(白给也不要)严禁小商贩随意进入兔场收购商品兔(到处乱转身上带病原菌)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降低兔舍内的湿度病加强通动的螨虫。前者用治疗疥癣病药物无效,后者用药后痂皮很快脱落。控制该风透光。
  
  经常检查兔群,发现患兔,不要存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予以治疗,应立即就地处理焚烧或深埋,以防成为传染源。同时,环境要严格消毒,笼具用喷灯火焰喷射消毒后,产箱和饲料槽及饮水嘴等都用火焰消毒;重点兔舍全部腾空用福尔马林和蒸熏,地面用烧碱或的过氧乙酸消毒;对于脱落的残毛,可用火焰喷灯处理。
  
  大群投服灰黄霉素,毫克,连用天,停药天再用药天。以防止该病爆发。本病是目前惟一的獭兔与人的蓄共患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巴波氏杆菌病发病率最高巴氏杆菌病和波氏杆菌病本来是两种疾病,但由于它们多结伴而行,混合感染,而在临床上有相近的症状和解剖特征,因而将其合并叙述,以上称巴一波氏杆菌病在我国的任何一个兔场,都不能完全摆脱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的感染,只是兔场发病率有较高或低,病情有较重或轻而已。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养兔业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巴一波氏杆菌病。
  
  巴一波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年笔者观察到三种最多类型:传染性鼻炎型、肺炎型和败血型。而传染性鼻炎占绝对多数量。其他类型的病例多数发生在传染性鼻炎多发的兔场,或由传染性鼻炎继发而来。
  
  笔者对传染性鼻炎进行调查研究多年,其发病具有以下规律:
  
  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反之,低密度饲养,发病率较低。笔者在美国参观个兔场,种兔均是单层饲养,密度很低,没有发现鼻炎。
  
  兔笼层次。以三层兔笼饲养来看,上层笼饲养的兔子,鼻炎的发生率较高,而底层笼发病率较低。
  
  兔笼摆放位置。在一个多列式排列的兔舍内,鼻炎的发生特点是靠近北墙和南墙放置的兔舍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冬季靠近南面墙的笼子发病率最高,位于中间放置的兔笼发病率较低。
  
  饲养方式。笔者调查了室内外笼养、规模化大型和小规模家庭兔场的发病率。表明,室外笼养发病率低于室内笼养,小规模家庭兔场低于大规模兔场。
  
  品种。肉兔、毛兔、皮兔都感染鼻炎,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肉兔的发病率最低,毛兔最高,獭兔居中。这种差异主要遗传所造成的。因此,对于抗病力较差的毛兔和皮兔更应加强饲养管理。同时应注意抗病力的育种。
  
  年龄。通过不同年龄阶段养兔传染性鼻炎的统计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幼兔阶段,鼻炎的感染率和感染速率最大。降低兔群的整体发病率,应从小兔开始,狠抓幼兔和青年兔,严格控制种兔。
  
  季节。一般认为,传染性鼻炎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但笔者对个兔场历时一年(每个季节一次)定点调查发现,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以冬季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但四季的差异不显著。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诱发因素。比如,春秋两季气温不稳定,而夏季高温加重了呼吸系统的负担,冬季寒流污浊气体(主要室内养殖)等,都可诱发鼻炎的发生。
  
  兔场。不同的兔场鼻炎的发病率差异很大,这除了与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品种和营养条件以外,主要取决于兔群的基础条件和管理水平。当一个兔场引进高发病率的兔群时,必然给以后疾病的控制来难度。一个管理不当的兔场,鼻炎及其他疾病的比例自然上升。
  
  笔者对传染性鼻炎用多种药物进行了治疗,有抗生素类、化学药物、复合药物等。表明多种药物对传染性鼻炎都有一定效果,但都不能根除这种疾病。以鼻肛净效果最佳。
  
  从以上调查和实验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传染性鼻炎是以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病原菌平时在獭兔的上呼吸道和扁桃体内存在。一般兔群的带菌率以上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与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
  
  导致獭兔传染性鼻炎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兔舍内的空气质量。有害气体越浓,鼻炎发生率越高。而影响有害气体浓度的因素有:饲养密度、通风状况、设备的完善情况和粪尿的清理。
  
  传染性鼻炎的预防应寄希望于疫苗。据笔者调查,目前巴氏杆菌单苗效果很不理想,如果注射可使用巴氏一波氏二联苗;最好以本兔场分离出来的菌株制作疫苗,对于预防有一定效果,但没有绝对把握。
  
  众多的药物对预防和治疗传染性鼻炎都有效果。中西结合的药物鼻肛净效果最佳。但也不能根除本病。复发率的高低取决于环境改善情况。其他方法推荐:青霉素和链霉素,每公斤体重个万单位,混合肌肉注射,每日次,连续天;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万单位,每日天;卡那霉素,每公斤体重,每日天;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氧氟沙星或乳酸环丙沙星五、霉菌毒素中毒兔场之痛伴随着规模化养兔业的发展,饲养霉菌毒素中霉事件逐年增多。仅年,笔者诊断饲料发霉导致的疾病数十起,养殖户损失惨重。
  
  发生霉菌毒素中毒逐年增加的原因,是规模化养兔业的快速发展和饲料产业化的落后形成尖锐的矛盾。尽管我国的饲料工业发展很快其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其以猪鸡饲料为主,以全价饲料为主,即已精料为主,而粗饲料或草业的产业没有形成。尽管我国有一些收购、加工和销售粗饲料或牧草的企业,但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难以恭维。多数是自然干燥的粗饲料和青干草,人工干燥的饲草微乎其微。自然干燥饲草时间较长,其质量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若在干燥的过程中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很容易发霉变质。如果干燥不彻底,含水率较高,在储藏过程中也容易发霉变质,由于獭兔饲料组成的特殊性和獭兔消化生理的特殊性,粗饲料是獭兔日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总量的,同时,獭兔与牛羊或猪鸡相比,对霉菌霉素特别敏感。含有相同数量和种类的霉菌霉素,其他却不能承受;其他动物可以耐受而逐渐康复,獭兔无论急性中毒,还是积累性中毒,多数最终死亡。也就是说,一旦发病,没有特效治疗办法。根据笔者调查,獭兔饲料发霉中毒多由于粗饲料原料发霉,但在一些小型养殖场自己加工颗粒饲料,由于小型颗粒机在压粒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水,若不能及时晒干燥,也可能霉变。此外。如果饲料储存时间较长、储存条件不良,也可发生霉变。
  
  饲料发霉中毒以规模型兔场居多。规模越大,发病的机率越大。
  
  年一大型养兔企业发生饲料霉变中毒事件,持续时间达一个月之久,死亡獭兔万只以上。个别饲料企业也曾经发生类似事件。霉菌种类多,产生的霉素多样,中毒机理复杂,加之兔的生理阶段、抗病能力、摄入霉素的数量不同,因而临床疹状不一,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饲料霉变中毒临床类型主要有以下瘫软型: 以妊娠和泌乳母兔多见,采食越多,发病率越高, 疹状越明显。
  
  瘫痪型:临产母兔易发。
  
  肠炎型:幼兔多发,其他獭兔均可发生。
  
  便秘型:所有獭兔均可发生腹胀型:所有獭兔均可发生。
  
  流涎型:所有獭兔均可发生,流产型:多发生在妊娠中期。
  
  死胎型:胎儿发育基本成型,体重略小,体色灰暗,死亡发生妊娠后期,假发情型:空怀母兔,外阴长期处于洪肿状态,而久配不孕。
  
  肺脓肿型:所有獭兔均可发生。
  
  饲料发霉中毒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季节,但全年其他任何季节均可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旦发生发霉饲料中毒事件,或为了确诊病因,或饲料企业和养殖户发生法律纠纷,人们往往要测定饲料中黄曲霉霉素的含量。事实上,根据笔者观察,真正发生黄曲霉霉素中毒的比例很小,而更多的是杂毒。
  
  六繁殖障碍原因多年,笔者接到全国多个兔场的电话,他们反映的关于獭兔繁殖障碍方面的疾病,主要表现在久不发情,屡配不孕、受胎率低、产仔数少、性欲低下、化胎、流产和死胎等。有的是个别獭兔,而多数是群体发生。
  
  根据笔者了解,造成以上繁殖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夏季高温的影响,导致公兔睾丸机能障碍。其恢复时间较长,一般个月的时间。
  
  饲料添加剂质量差、维生素含量不足是造成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些人只图便宜,哪个添加剂价格买哪个,有的添加剂已经超过了保质期,维生素等有效成分氧化分解;还有的添加剂尽管价格很高,但效果并不理想(近期四川一养兔场购买北京一厂家添加剂,价格很高,但獭兔食用后繁殖效果不好,并且出现了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症);还有的兔场在使用添加剂时出现问题。
  
  一次会议上,浙江一位养兔的朋友反映,他饲养的母兔产仔数始终很低,平均不足只。而在场的保定一位养兔户马上说,他的情况正好相反,产仔数太多,平均产仔个以上,有的达个以上,没有办法,只能淘汰部分仔兔,使每胎留仔不超过只。而保定这个兔场是因为在饲料添加剂方面舍得下本钱,使用了质量可靠但价格相对较高的饲料添加剂兔乐。
  
  饲养管理不当,营养水平过高,饲料投喂无章法,也是造成繁殖障碍的一个原因。近期一兔场发病,笔者对死兔解剖后发现一只斤多重的母兔尚未怀胎,而皮下脂肪丰富,肾脏埋于脂肪之中,板油达到厘米多厚,经询问方知,母兔从来不限制喂料,自由采食。这是造成久配不孕,受胎率低,产仔数少的原因之一。还有的出现化胎现象,而化胎也多属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比如:妊娠早期高能量、母兔肥胖,饲料发霉、滥用药物等。笔者曾经说过四季不断青,胎胎不配空:,其原因有二:第一、青绿饲料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满足獭兔繁殖的需要。第二,大量饲喂青绿饲料,可以预防肥胖症。作为种兔,尤其是种母兔(种公兔也是如此),经常保持八成膘,受胎率高。但是,规模化养兔,不可能大量投喂青绿饲料,这就需要在饲料中添加足够的维生素,同时控制饲喂量,即看膘喂料、看胎喂料、看重喂料、看欲喂料、看粪喂料的五看喂料法。
  
  饲料发霉、滥用药物是造成死胎和流产的主要原因。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非常喜欢使用喹乙醇,而且用量相当大。笔者诊断由于大量长期使用喹乙醇导致流产和死胎的病例多起,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不提倡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尤其是母兔饲料中尽量避免使用喹乙醇,喹乙醇和饲料发霉均可导致死胎。前者的死胎体表发青,有出血和淤血现象,而后者体表灰暗。
  
  七、腹泻病致死率高导致獭兔死亡的疾病中,腹泻病占据绝对比例。很多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因素均可引起獭兔腹泻。病原因素有细菌、病毒、寄生虫、附红细胞体、真菌及其毒素等。仅细胞就涉及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巴氏杆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泰泽氏菌(毛样芽孢杆菌)等。病毒主要是轮状病毒;寄生虫性腹泻主要是球虫,其次有弓形虫、线虫、豆状囊尾蚴等。此外,多种真菌及其毒素均可引起肠炎。
  
  非病原因素很多,比如日粮纤维不足、饲料突然变化、滥用抗生素。天气忽冷忽热、饮冷水、吃冰料、受潮受凉、饲喂不规律、惊吓和饲养人员的变更等。
  
  从临床症状上,肠炎有粘液性肠炎、水样腹泻、粥样腹泻、摊样腹泻。颜色有黄色、绿色、黑色和红色等;有的是以便秘为表现形式的肠炎等。
  
  现实生产中,混合感染的情况更多。有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均可造成腹泻的病原菌造成腹泻或肠炎,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魏氏梭菌的混合感染,大肠杆菌和球虫等;有的是一种造成腹泻,一种造成其他疾病,如兔瘟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和魏氏梭菌等,有的是病原菌和真菌毒素混合。这样给疾病的诊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但剧笔者研究,生产中造成腹泻的四大因素主要是:低纤维日粮、卫生条件差(多种病原菌感染)、饲料突变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低纤维日粮可导致獭兔腹泻这已被国内外众多学者所证实。现实生产中的例子更是多见。比如一个专家在一养兔企业当顾问,按照标准设计的饲料配方,一喂就拉稀,用药后有一定效果,但后来所有的药物都不灵验了,使这专家束手无策。后来兔场请来了邻场的饲养员,没有用任何药物,没只兔子没天一把草,三天后腹泻得到控制。
  
  卫生条件意味着多种病原菌污染了饲料、饮水和獭兔的生活环境。当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进入獭兔体内后,改变了獭兔消化道内正常的菌群结构,使有害微生物占剧主导地位而发生腹泻,凡是卫生条件差的兔场,无一是腹泻的高发兔场。
  
  由于饲料突然变化导致腹泻在生产中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断乳初期为甚,包括饲料的突然变化和饲喂制度和程序的变化而导致腹泻。饲料变化是由于饲料原料的变化和饲料营养含量的变化,使獭兔消化系统不能适当突然变化的饲料而造成消化紊乱;而饲喂制度和程序的改变,如打破原来的饲喂时间、饲喂数量,饲养人员的改变等,打破正常的消化和生活规律,造成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紊乱。
  
  在正常情况下獭兔体内各种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保持相对的生态平衡,獭兔处于一种健康状态。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将发生疾病。尤其是肠道菌群的失调,不可避免地发生腹泻,甚至死亡。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可能由饲料不当和卫生不良引起,也可能由抗生素使用不当引起。一些抗生素如林肯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在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很多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对腹泻都有一定疗效,但笔者认为,饲料调控、卫生调控和微生态制剂调控是治疗的最有效手段。饲料调控,是指合理搭配日粮,选择适宜的、优质的饲料原料,合理配伍,尤其是保证粗纤维的一定含量(以上)。卫生调控是指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特别是饲料卫生、饮水卫生、笼具卫生、空气卫生和饲养卫生。微生态制剂调控是指通过外源有益菌群,保持肠道内有益微生物,强化体内有益菌群,保持肠道内有益微生物占据优势地位,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如河北农大研所研制的微生态制剂生态素,一般预防有效率以上;治愈达到以上。一般饲料中添加量,治疗量每只成年兔一次毫升,青年兔毫升,幼兔每只毫升,当天见效,次痊愈。
  
  八、防疫和管理仍需加强一、疫苗质量和免疫程序,河北中牟县一养兔者打来电话,咨询兔瘟疫苗哪家好。原来他用某厂家的疫苗免疫失败了,附近三个兔场,有的免疫后15天发病,有的一个多月发病,有的二免后个别也发病。三家分别发病死亡多和多只,令人心痛!四川一个养兔户则咨询巴氏杆菌病和波氏杆菌病怎样控制,他每两个月免疫一次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疫苗,但这两种疾病照常发生,基本上没有看出什么结果。
  
  为什么疫苗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呢?是免疫程序问题,疫苗质量问题,还是市场问题?
  
  还有人问,小兔多大日龄首免好?一年免疫几次?怎样安排种类繁多的疫苗?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不仅仅是畜牧兽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做的工作。
  
  笔者认为,由于不同兔场的免疫情况不同,抗体的水平不一,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免疫程序,各兔场可根据本场实际请专家制定适当本场的免疫程序。根据笔者调研和实践经验,兔瘟的免疫最好是单苗,与其他疫苗组成的联苗往往对兔瘟的免疫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病的免疫应该使用二联苗,二者任何单一疫苗的免疫效果均可差。除了兔瘟必须免疫以外,目前獭兔的其他细菌疾病都与环境有关。控制好环境就等于抓住疾病预防的根本。不控制环境,单靠疫苗是难以抵御细菌攻击的。
  
  二、绿色新型药物的开发是当务之急众所周知,抗生素的使用有很多弊端,发达国家已经对抗生素进行禁用或限用。我国也正在发展绿色畜牧业,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比如:优良的品种和健康的畜群,优良的环境和科学的饲养方式,完善的防疫体系、绿色的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其中绿色添加剂和兽药至关重要。
  
  近十年来,笔者在绿色饲料添加剂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比如:开发了兔用微生态制剂生态素,对于预防和治疗獭兔不同类型的腹泻有较好效果,而且有改善兔舍环境,降低臭味浓度的作用;兔用复合酶,可以帮助消化,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腹泻率等;兔营养性添加剂兔乐,提供营养,预防营养缺乏症,提高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等。但目前,绿色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普及率还较降低,很多人并不认识,更谈不上重视。而且种类和品种较少,不能满足我国绿色兔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开发更好更多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是当务之急。
  
  我国粗饲料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很多人认为养兔不愁粗饲料。事实正好相反,尽管兔子体重小,采食少,但是粗饲料在獭兔日粮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优质牧草还可以达到以上。一个万只种兔的兔场,年消耗饲料吨,其中粗饲料约吨。而其要求的粗饲料质量较高,不仅表现在营养含量方面。更重要的是霉菌霉素的含量。初步估算,我国年出栏獭兔亿多只,年消耗粗饲料在亿公斤左右。如此数量的优质粗饲料怎么解决?
  
  我国粗饲料工业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对于粗饲料而言,其生产、加工储藏和利用还很原始,粗饲料仍然是一个附属产业。发达的养兔业需要粗饲料产业化相适应,否则,中国獭兔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将是曲折的。粗饲料产业化,需要种植结构的调整,将粗饲料的逐渐发展为人工控制质量。这也是一个绝好的商机。谁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谁就掌握了兔业的主动。
  
  四、环境控制是发展兔业的基本条件环境控制方面,我国绝大多数兔场存在严重的问题:高湿度、高密度、有害气体高浓度。这三高是造成獭兔发病率高、药费高和死亡率高的直接原因。高湿是万恶之源:落后的饮水器,滴水不断;开放的粪尿沟,使粪尿大量堆积。兔舍的通风不良和高密度饲养,使饲养环境十分恶劣。
  
  笔者调查发现,凡是室外养兔的兔场,疾病较轻,獭兔健康;凡是室内养殖的,多数疾病严重。其原因就是湿度、密度和通风问题。发达国家种兔基本上是单层笼养,而我国多数是三层重叠式笼养。虽然我们在单位建筑面积内养的种兔多,但最终计算效益,可能得不偿失。
  
  给獭兔提供舒适的环境,既是动物福利的需要,也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很大,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QQ8818--0017|存为桌面|手机版|兔毛论坛 ( 鲁ICP备07001389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37091102000152

GMT+8, 2024-6-11 01:04

Powered by www.tumao.com.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